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现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阳光人生

建立思辨型课堂的启示——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时间:2018-04-03 15:36:29  来源: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辛本亮

本学年,我们 “三人行”教师读书会推荐的第一本精读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结合本阶段学校正在进行的“同课同构”教研活动,我重点研读了其中第七次谈话——关于听课和分析课的几点建议。

在本章中,作者着重强调了校长听课和分析课要特别注意教师是否教会儿童学习,即教师是否培养儿童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可见处于半个世纪前的作者,他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并不比我们落后,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内容。

文中作者谈及了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作者强调“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校长要注意考察学生解决了那些思维任务,以及这些任务是否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

对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有感触。对于科学而言,逻辑与实证是其最根本的研究方法,缺一不可。在伽利略之前的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就是逻辑思辨,而不重视实验;到了现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都是热热闹闹的所谓“实验”,逻辑思辨反而找不到半点影子。

我还看了一段在全国比赛得奖的科学微视频,是几个高中生做的,题目是《银能不能验毒》,调查采访周围的同学,不少学生认为银能验毒,他们的理由是电视剧里就这么演的。高中生已经学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自然应该想到银接触某些物质会变黑,是因为起了化学反应,应该从化学的角度来提出假设、寻找依据。我们学习了系统的科学知识,却不会或不愿它们来明辨事理,服务生活,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科学课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而在于养成具有理性思维、批判意识的健全公民;科学课要做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意识。

五年级学生学完营养与消化这一部分内容,我打算在班级内以“方便面是健康食品吗?”为主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意识。

生:方便面不是健康食品,因为里面含有防腐剂。

师:面饼经过高温油炸,很干燥,又是密封包装,有必要再添加防腐剂吗?

生:没有必要。

师:方便面的生产厂商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毒害消费者?

生:不是,他们主要还是为了赚钱。

师:想赚钱的话,那就要尽可能降低成本,防腐剂也是要花钱的,你觉得他们可能往里添加没用的防腐剂吗?

在思辨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去查找一些可靠的资料,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下一节课学生回来汇报交流,明确了方便面确实不是健康的食品,但原因不在于其含有有害的防腐剂,而是营养成分单一,脂肪、盐含量高,缺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常吃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偶尔吃吃倒也无妨。我又提出了“吃核桃能不能补脑”这一问题,学生自然想到了应该分析核桃所含的物质以及脑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营养,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再如,课堂之外,我们组织科普知识竞赛,在设计题库时也破费一番心思。首先去掉一些死记硬背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编排了一些融入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等涉及逻辑思辨的问题。

比如涉及科学意识方面的问题:

判定某一理论是否科学,应该依据(C)。

A.多数人的意见;B.权威或领导的意见;C.客观事实

又如涉及科学道德规范方面的问题:

撰写科学小论文时,是否可以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C)

A.既然公开发表,就可以随意使用;B.因为是别人的研究成果,不可以拿来用,否则就构成侵权;C.可以使用,但必须在论文中按要求标记出该处是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

再如涉及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三棵同样大小的同类植物,分别种植在壤土、沙质土、粘质土中进行观察,实验期间对于阳光照射的要求是(A)。

A.三棵植物要接受同样的阳光;B.三棵植物要接受不一样的阳光;C.研究的是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阳光多少无所谓

回到《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这本书,就本章而言,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看起来并不是新颖,但确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他的绝大多数理论根源和具体措施,都是我们公认为正确并应该学习的,但在实践中,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正途。所以,精读本章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自我剖析、批判、警醒的过程,是一个受益颇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