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现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阳光人生

与书相伴的日子

时间:2017-12-29 11:49:11  来源: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黄 芳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管智商还是情商,都不高。上师范的时候,班里组织去滑旱冰,我愣是穿不好旱冰鞋;去一个新地方,走过三五遍也依然不认得路;学广场舞、太极拳,我总是认真地错着;唱歌的时候,一张口便不知道调儿在哪儿……至于人情世故,好友曾经很中肯地对我说:“你要是在《甄嬛传》里,第一集还没演完就死了……”

这种木讷与愚笨与生俱来,小时候我便是不太合群的那一个。也许正因为如此吧,书便成了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读书认字也是上学后的事了。那个时候的农村,文化还很贫瘠,但我还是从家里搜罗出几本书:一本线装的《三字经》;一本有头没尾的《青春之歌》;一本没头没尾连书名都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关于欧阳海的故事……除了这些,还有两本我最喜欢并至今仍珍藏的《千家诗》(千家诗的后面附有《笠翁对韵》的内容)。这两本书里都是繁体字,我只能连蒙带猜地看。其中许多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句子,我至今都能清楚地背诵下来;那些典故更是助我藉此了解了不少历史。这些,算是我练过的国学童子功吧!后来,家里条件稍微好点,妈妈便给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本书,一本大约是寓言故事吧,另一本早已忘记了名字,这两本书便翻来覆去地看,成了我小学期间的主打读物。当时我家对门有个姐姐,她爸爸大约在政府部门工作,给她订了《少年文艺》,看到她每月捧着崭新的似乎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喜气洋洋的样子,我们的心里真真的是各种羡慕嫉妒恨。邻家姐姐偶尔也会把她的《少年文艺》借给我们看,我便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

最最幸福的是上了师范学校以后,面对着偌大的图书馆,面对着大把的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我欣喜若狂,一本接一本把书从图书馆搬到我的床头桌边。那时候读书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图看个热闹。即便这样,这些书也算是从我的脑子里走一遭,留下些许痕迹。毕业后读的书就比较杂了,这时候的读书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更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经常逼迫自己进行专业阅读,《古代汉语》、《说文解字》、《诗论》,这些“大部头”经常趟在我的案边、床头。读这些书,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一种蚕食鲸吞的精神,有时候一点一点啃,有时候大块大块略过。这个过程虽然艰涩了,但是经过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底子,不管是讲课还是指导学生阅读、写作,都会高屋建瓴得心应手。

可能发乎内便想形诸外吧!写日记、写作文,以至于工作后的写随笔,我都是心甘情愿,都是源于一种自我表达的欲望:想交流、想倾吐。以前是写在日记本上的,及至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博客,这种记录与表达就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易于保存了。我的QQ空间,我的教育博客,都恣肆地充溢着我的文字,叙述的是自然的故事,流淌的是纯净的情感。假期闲来无事翻阅整理,竟然发现已经积攒了近二十万字。好友慨叹:天哪,你真有毅力!我却在心里暗笑:毅力这个词跟我真是半毛线的关系都没有,鬼知道我这些年有多少虎头蛇尾的计划——比如乒乓球,办了年卡,除了暑假刚办的时候连续去了三四天之后,我便今天下雨,明天刮风,后天聚会,最终索性权当没这回事,任由自己一天天懒下去。比如瑜伽,买了瑜伽服买了瑜伽垫,各种装备置办齐全,却在去了三两次之后抱怨年龄太大,骨骼太硬,动作太不协调,心安理得地放弃,再次当了逃兵……这些年来所累积下来的这么多文字,绝非“毅力”与“计划”的结果,实乃随心随性地散漫记录,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

面对着这些文字,重新审视自己才发现,之所以有那些数不清的怠惰、妥协甚至放弃,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计划与喜好都是叶公好龙。大浪淘沙,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才是自己的真爱。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我们以前只知道这是励志故事,可是现在想想,励志中又何尝没有一份深深的热爱!因为热爱,囊萤映雪也乐在其中;因为热爱,悬梁刺股也在所不辞……排除万难穷尽一切可能而不悔——就如我这些年,虽常常被工作、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却依然对读书为文有种不舍的执着……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的主题曲——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我想,阅读与写字至于我便是这样吧——静静地读,慢慢地写,宛如平常一段歌,没有公文,不要名利,没有锣鼓喧天。读着走心,写着悦心,想起来舒心……

 

(《烟台教育》2017年11期    教育随笔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