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敬词是高考常考的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同学们能打起精神来,天气影响不了我们,环境也不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自身。”一番开场白说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讲,但是总有不和谐分子出现。这不,我们班的嘻哈大将——哈某又坐不住了。
哈某,何许人也?班里典型的后进分子。座位排在最后,学习积极性最差。无论哪一科,哪一课,他桌上总是固定摆着课本,任凭老师唾沫四溅,我自岿然不动。想抬头就抬头,爱动笔就动笔,谁也别想做动我的工作,是各科老师头疼的首号人物。就是这样一位学生,谁做工作都没有用,逼急了,就一句:“我不想上学,我爸说我人来了就行了,能拿到毕业证,他就很满意了。”
曾经在生物课上,他摆着作文书,生物老师找谈话,得到一句回答:“老师,没有用的,我哪科也不学习,我只学语文。”生物老师气冲冲地找我,话语不乏尖酸:“你可真厉害啊!哈某说什么也不学,只学语文。”真真是个惹祸的学生,语文作业不追不交的人,也能说只学语文?
这次他一有站起来的动作,我的心就像六月淋了一场雨,又湿又重。只见他以一贯的悠哉和漫不经心的语调说:“老师,我觉得你举例不恰当,你说‘家有不肖子’,‘不肖’怎么能是不孝顺的意思呢?”
我还未回答他的问题,下面已经有同学议论开来,“老师没有说错,提纲上写的很明确,你认真听讲了吗?随口乱说!”只见他脸涨得通红,嘴上说道:“老师,你以前给我们讲过‘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那个‘不肖’是‘不才’的意思。您的孩子才两三岁,您怎么能说他不才呢?”
显然,他又没有认真听讲,因为我举的例子,不是说我自己的,我说的是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好,我说过,我说过,我是为我这些不肖的子孙才说的。”我只是简单的概括了一下那句话,而他只是断章取义了。但是这次,他很明显是真的知道“不肖”的意思。这于我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惊喜了。我要抓住这次机会。
我马上肯定他对不肖的理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并且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说其实“不肖”并非只有一个意思,看谁查的全。
我抱着极大的期待来到课堂,出乎意料,同学们都很积极,尤以哈的发言最为精彩。他引用郑玄对《礼记》的注释,说“‘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礼记》有言:‘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因此,‘不孝’有‘子不似父’的意思。”他又说“‘不孝’有不孝顺的意思,是封建社会的罪名之一,如‘不孝有三’;也有谦辞的意思,用于父母丧事中的自称。”
哈某对于“不孝”的解释,已经很全面了;对于“不肖”,我相信,他只是没有背下来他的发言稿,而又不屑于念而已。其他同学很快做了补充,它还有“不相象”的意思;课本中的“不成才”;谦敬词里老师讲的“自谦之称”……
这真是一节令人愉悦的课堂,我细细回顾了一下这节课和以往的不同:首先,它的动机和以往不同,不是老师要求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我的发言要胜于别人,人人争当先进;其次,课堂上没有了闲人,以往充当路人的哈某之类,也有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如果语文课一直这样该有多好啊!
哈某的表现一直可圈可点,时不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发言,整堂课的表现一直在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这个开端,我已期盼良久。
尽管他时好时坏,还经常给我找点小麻烦,我总是鼓励他“谁也不知道哈的未来怎么样,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可以把握不是吗?”
每当他出现状况的时候,我都会调侃地问:“你是班里的不肖子吗?”每当这个时候,熟悉这个典故的我们总会相视而笑。一笑解万难!
(《烟台教育》2017年11期 教育随笔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