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现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阳光人生

涵泳工夫兴味长——《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

时间:2017-09-20 10:36:33  来源:北沟中心学区  作者:姜超

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这本《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厚厚的,怎么会浅?带着色彩看着,我的内心汹涌:肖老师的课看似清浅,实际上,在平静的水面下澎湃着思维的洪流,质朴中绽放出绚烂至极的魅力。收获很多,有两点对我触动最大。

浅碧凤池生盎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知,阅读是让学生贴近文本的最好方式。我们的新课标也是这样要求的,于是,我们的课堂琅琅书声: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各种读法应有尽有。朗读成了课堂中设置的完成任务的必要环节,为读书而读书,作秀一般,我们是读正了音节,读准了节奏,可是我们读出了文本的灵魂和意义了吗?

肖老师的读颇具匠心。课,我没有亲临。但《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十六个课例,读绝对是肖老师课堂上最显要的参数,也是最闪亮的,贯穿整个课堂。我们的课堂也读,我们的读一般安排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环节。肖老师的读是哪里有情感的表达就读哪里,哪里能体现人物细微的感情差别就读哪里:《山羊兹拉特》一只山羊的叫声“咩”,在文章不同的地方出现,肖老师领着学生走进小说,对“咩”字反复品读,读出不同的情感,读出了温暖、着急、欢乐、幸福等不同的情味,读出了人与动物的平等和谐;白居易的《菩萨蛮》,肖老师先从音律的平仄给学生讲解朗读的基本轻重节奏,然后引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出描写江南景色中词人的情感,从最初享受“江南好”的安适,进一步读出了只得“江南老”的愁绪与无奈;还有《春酒》,光标题就找了十一个学生分别读,试问:有多少教师舍得?多少教师敢这么舍得?十一个孩子不同的理解分别读出了悠长的思乡之情、陶醉的自豪之感、美好的回忆、香甜的味道、追述快乐童年,一丝惆怅,满腹辛酸,思绪满怀……百般思绪竟都是学生从标题里读出来的,真正在品读课题,让它在学生心中“慢慢发酵,静静酿造”;还有《斑羚飞渡》中的一句“竟然能想出”中“竟然”二字,肖老师指导学生经过反复诵读与推敲,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甚至《皇帝的新装》中,体现童话夸张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的反复玩味和赏读,例如,肖老师问:同学们,要想读出这件衣服的特征,读出衣服很夸张的特征,你觉得要读好哪几个词?学生:“都”。师:都看不见这衣服。生:“任何”。师:任何,这个词带有一点夸张的味道,你再来读一读。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读出这种夸张的味道。任何...起。生齐读。师:字后面读音稍微拉长,就特别好,我们再把这个地方读一下,......预备起。生:“都看不见这衣服。”……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童话的夸张和想象,明白了当时皇帝和大臣、骗子们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人物的语言也完全不同。皇帝的虚伪昏庸,大臣的阿谀奉承、愚蠢,骗子的能言善辩、奸诈表露无遗。这样的朗读教学,正应了萨特的说法: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语言在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肖老师的阅读不复杂,不繁琐,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浅浅地贴着文本在读,慢慢地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表层读进情感里层,细细地品读琢磨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玩味文字中蕴含的美妙韵味。肖老师的读书声如一抹浅浅的碧色弄晴了语文教学的天空。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凤池浅碧轻红色。

碧流轻浅见琼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苏泊尔在《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中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匠心的切入点是肖老师教学的又一“珍奇”。

我们的课,尽管备了这么多年,可是拿着课本和教参,我们的心依旧茫然:想要讲的好多,又纠结从哪里下手,于是课堂成了罗列重点的地方,我们从不考虑学生知道了什么,只想着我们认为该讲给孩子的。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习惯了给,而忽略了孩子们的认知。我们为了成绩,没有看到脚下踩着的小苗,也没有注意到手里的小苗被揠了,忘了初衷,忘了文本,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用一种“等不及”的姿态去踏苗,去拔苗!

肖老师的课是这样备的:“我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思维: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编者意图)一一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原则进行取舍,做出有选择性的要点明晰,线条简洁的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以点带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引导学生走进小说隐喻的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社会。选点是最难的,它考验着我们的教学眼光和文学敏感度。”是的,选点是最难的。虽说“擒贼先擒王”,可是“贼王”乔装改扮混进了群众里,“擒”就必须要眼光和技术。肖老师的话提醒了我,与其想得多,讲得多,不如实实在在地列个提纲,当所有混乱呈现于纸上时,可能重点就能清晰地呈现了。肖老师这种以“点”带动全篇的功力,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地十六个经典课例中随处可见:《山羊兹拉特》中的“咩”字,聆听山羊的叫声“咩——”多么清纯而单一,又是何等的深情!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人之情,羊之意,更是人与羊之间既隔又融的深情——是友情,是亲情,是同患难之情,也是共存着的希冀之情!可奇怪的是,这些仅仅是通过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咩——”就传递地淋漓而致尽,酣畅又淋漓!肖老师真是尽得语文血脉之精气,方能分析出这绵绵不断的情致!

再看肖老师《皇帝的新装》课例,精妙的突破点——“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场“裸游”即将上演,在这样的一出荒唐的闹剧中,是谁导演了这出戏?”切入巧妙,不死板,是孩子们喜欢去讨论的内容,内容充实了丰富了,才能引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孩子们的思维也就由此打开,展开了奇思妙想。头脑风暴后,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抛出——“是什么人共同制造并上演了这出闹剧”,引出对“大人”复杂精神世界的探究,走进大人的内心,最后总结出“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这一深刻的领悟;还有《斑羚飞渡》肖老师大刀阔斧从中间切入,长文短教,把无比丰富的信息用一个问题进行了整合,课堂因此一开始就非常聚焦;《孔乙己》借生日祝福为教学的切入点,由喜转忧,“他们真的记得孔乙己吗?”问惊孩子的内心;还有,还有……这些“点”选的真的让人叹服!

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我们手中的刀却把牛砍得面目全非。培东老师用实践和阅历来修炼自己,经过了沉淀,经过了淘洗,终在浅浅地碧流深处,现出智慧学生灵魂的琼沙。奇珍很多很多,读到的人都会爱上他,爱上语文。

肖老师的课堂好像很“浅”,很随意,读书多,学生回答多。老师似乎并没有多少表现。但其实,每一处“读”,每一个“点”,每一个问题及引导,背后老师的功底,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钱梦龙语)。“浅浅”只是一种姿态,一种语文的宣言。十六个课例,篇篇是朗读教学的经典范例,是主问题设计教学的范例,是启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典范例。羡培东之涵泳,我们也要“尾随从游,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语自梅贻琦校长的“从游论”)。

 

(《烟台教育》2017年第6期   阅读现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