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现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阳光人生

“用心”教语文

时间:2017-09-07 20:47:33  来源: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赵文平

 

《庄子》中有个故事:南海、北海两位帝王在中央帝王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待他们很好,他俩就以行动来报答——为浑沌凿出七窍,让他也享受享受吃说听闻的乐趣。可等七窍凿全,浑沌却死了。真死了吗?未必。当人变成了七窍的奴隶,天天被感官所驱使,无暇用心的时候,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
我从这个故事读到了——做人做事“用心”最重要。语文学习也一样。下面就说说我是如何“用心”巧设妙招,让语文浸润到孩子的生命之中的。
妙招一 —— 收心。只要接手低年级新班,我就领孩子们背《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就是知道不做什么,这个“止”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立的第一个规矩是有关读书的。我把诵读的内容制成课件,屏幕上一出示,学生马上右胳膊肘支在桌子上,伸出右手食指,右手食指点到哪个字,眼睛就看哪个字,嘴巴就读哪个字,耳朵就听哪个字,心里就想哪个字。我给这个方法起名叫“身心归一法”。此法看似简单,但对收心却有奇效。而且,通过手指点的力度、频率可以迅速锁定神游者,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身体定住了,心才能安,才能深入思考,然后会获得智慧。道理在于:晃动一杯有杂质的水,渣滓浮起,透过混浊的水什么都看不清;静置杯子,渣滓下沉,水变得清澈透明,什么都能映照出来。这也是人沉静时,看事情会格外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一直注重学生“身定心安”的出发点。
妙招二——走心。蒋勋说过:有人花很多钱在外国预订酒店去听音乐会,但如果他连自家门前的鸟叫声都听不到,就不是真正的爱音乐。是啊,人活着要走心,不能光走形式。暑假开学,恰逢秋季,为了让秋天走进学生的心里,我设计开展了三个亲子实践活动
1.给蚂蚁送过冬的粮食。环节有三:引-观-设。用食物引出蚂蚁环节,家长可以跟孩子谈谈蚂蚁喜欢住在哪里、喜欢什么食物,给出成功引蚁出洞的建议;观察蚂蚁运送食物环节,家长要耐心陪伴孩子长时间观察;在路上设置障碍环节,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伤到蚂蚁,重点观察蚂蚁解决困难的过程。下周课堂上交流成功与失败,然后指导写作。
2.寻找秋天的色彩。要求家长与孩子合作一幅秋天的缤纷图画。寻找的过程中家长做好陪伴和指点。
3.收藏秋天的信。落叶是秋天的信,要求家长、孩子一起寻找大小不一、形、色各异的落叶且保存好,借助网络为下周末做树叶画拓展思路,触发灵感。多彩的落叶画就如同内容丰富的信,读得越多就会越了解秋天,真正走进秋天。
这些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直接体验成为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利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听,还要听到,不仅要看,还要看到,做生活的有心人。
身边的一位老师曾说起,她问班里的孩子喜欢什么动物,一个孩子说喜欢鸡,喜欢的理由竟然是他爱吃鸡。笑过之后,我不禁想,现在的孩子与自然、与动物的接触太少了,鸡、鸭这些动物在他们心目中只是食物,而非活生生的生命。如果能让孩子从小与自然、动物亲密相处,他们对这个世界可能会多一份温情。这也是我设计这三个亲子实践活动的初衷。
妙招三——养心。蒋勋说:“美是一种感觉,不一定要有钱才买得到。农夫眼中的良田美景,渔民在渔港看到的夕阳,或是风吹拂过溪水的声音,都可以带来心灵的报偿。”诗是美的,画是美的,音乐是美的,戏剧是美的。美,具有看不见的影响力,可以潜移默化地让人变得柔软,善感。美,可以养心。
1.以诗养心。
画出诗意。我精心挑选富有童心童趣,想象空间大,易于模仿的儿童诗,读完之后让孩子们画诗。在画诗的过程中,他们同时在心里编织着故事。读完《蘑菇》这首诗后,一个孩子的画是这样的:雨天,蘑菇伸出热情的手邀请青蛙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蘑菇伤心至流泪。孩子的妈妈发现第二幅中的花画歪了,原以为是孩子不用心,然而孩子解释:青蛙走时带起的风把花刮歪了。就在这样的画面中,孩子体会到了重陷孤独的蘑菇的伤心之情,诗歌的情感得以延续与深化。
《钓鱼》这首诗中说到水里有鱼的眼泪,而孩子的画中天也哭了、太阳也哭了!画诗让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
画诗的细节体现出了学生最个性的阅读体验,描绘的细节越丰富的孩子,其想象力、领悟力、形象思维越发达,情感越细腻、敏感,这是全面了解学生阅读心理的绝佳渠道。而且,当你从画中发现这些你平时根本不可能知道也无从知道的孩子的想法时,真的有一种发现宝藏的快乐。
涂出诗色。色彩与人的情感、情绪、心理有微妙的关系,人们对不同的颜色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给《钓鱼》这首诗涂色时,涂什么色?为什么那样涂?孩子们七嘴八舌,却也有板有眼。如有的孩子说第一节涂成红色,因为小鱼很高兴,中国人在喜庆的日子不都用红色吗?有的孩子说第一节涂成蓝色,因为鱼儿在海里很快乐,大海是蓝色的!第二节都偏向于黑、灰色,因为鱼儿不快乐了,就要失去生命了。孩子的涂色过程,就是对诗歌情感理解、体验、强化的过程。孩子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也在悄无声息中养成。最后呈上的涂色作品中有的孩子把第一节诗中的鱼色涂得非常鲜艳,而钓上来的鱼却是灰暗的,已经失去生命的光彩了,连天空的颜色也由蓝变成阴沉沉的了。
仿写创意。
《蘑菇》这首诗的仿写作品:窗帘/就像文静的小姑娘,/只有风吹过时,
/她才翩翩起舞,/风停了,/她又变得安安静静。
《花和蝴蝶》这首诗的仿写作品:榴莲是不会动的刺猬,刺猬是会动的榴莲。/刺猬是会动的榴莲,榴莲是不会动的刺猬。/榴莲是刺猬,刺猬也是榴莲。
2.以画养心。
惠特曼的一首诗中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到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孩子生命的行进过程中,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他,让优秀文化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把丰子恺的漫画和德国《父与子》、瑞典《老三毛》这些经典漫画搬进课堂,作为看图写话的素材。这学期还取法乎上,把世界名画请进了课堂。第一个被请进课堂的是法国画家米勒的《第一步》。米勒的这幅作品,看它的第一眼我就被感动了。画面中,人物面目模糊,但绝不影响情感的传递,因为所有爱的信息都藏在人物身体的姿态里,你看,父亲那半蹲的双腿,前倾的身体,努力向前伸出的双手,都在告诉我们——这一刻这位父亲多么慈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选录孩子当堂作文一篇:
爱的召唤
在法国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户贫穷而又幸福、勤劳的人家。
这天,父亲出去干活了,母亲留在家里打扫卫生,照看孩子,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正当母亲洗完最后一件衣服时,门外响起了手推车咕噜咕噜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回来了。母亲抱着孩子赶紧出去迎接。父亲一看,是自己的宝贝,可开心了,急忙放下手推车,蹲了下来,一边拍手一边说:“小心肝,快过来,爸爸抱抱!”在爱的召唤下,奇迹发生了:母亲刚把孩子轻轻地放到地上,孩子竟迈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步。只见她一边摇摇晃晃地向前走,一边咯咯咯地笑着。爸爸妈妈又惊讶又开心。爸爸怕孩子摔倒,赶紧把双臂往前伸,张开他那布满老茧而又温暖的大手,一下子抱住了孩子,亲了又亲,又把孩子举起来转圈。
这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啊!
丰子恺说过,一个画家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画的东西美在何处,又怎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从而感染看画的人呢?老师也是如此,你只有被作品感动了,才有可能把感动传递给孩子。这也是我向学生推荐作品的原则之一。
3.以乐养心。
音乐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俄罗斯一位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说:“音乐可以表达人类难以用语言表达,甚至不能表达的情感。”那把音乐与写作相结合会触发孩子怎样的灵感?孩子们会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被音乐激发起来的情感和想象?
引导学生描绘《百鸟朝凤》这首乐曲所表现的画面是我的第一次尝试。后来,肖邦的《小狗圆舞曲》,莱克的《小鸟店》,里姆斯基的《野蜂飞舞》也先后进入了我的语文课堂。于是,音乐旋律在孩子笔下变成了绕着自己尾巴转圈的小狗,变成了鸟店里的小鸟从清晨初醒到猫儿来袭的惊恐,到最后危险解除的欢歌。当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画面、被孩子的笔赋予具体形象时,思维被打通了。
4.以剧养心。
小学的教育戏剧不是教给孩子表演技巧,不是培养明星,它通过设置情境,让孩子用整个身体来学习。
学习绘本《驴小弟变石头》时,学生四、五人一组席地而坐,随着情节推进,孩子们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变成草丛、花朵,一会儿变成驴小弟用肢体语言表现看到狮子后的惊恐万状……故事最后,当爸爸、妈妈在驴小弟变成的石头上野餐,伤心地想念失踪的儿子时,此时的驴小弟会回忆起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时的哪些场景呢?有的小组展现的是一家三口捉迷藏的情景,有的是全家一起吃饭的情景,最触动我的一个场景是:妈妈在做针线活,爸爸在看报,驴小弟在玩他的石头。孩子们重现的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场景,一家人各忙各的,甚至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快乐幸福的。孩子们展现的这种平淡中的美,使我感动。
在戏剧课上,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开拓了空间,用自己的身体参与了想象与创造,用肢体与同伴合作、交流,使思考不再只是大脑的事。
收心,才学得进去;走心,可以真实不虚地活在当下;养心,可以做到浑然不觉地浸润、改变。正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想用我的“用心”教,换来学生的“用心”学。
 
 (《烟台教育》2017年第7-8期   经验聚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