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现在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新课程改革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需要 小门家中学 丁永恒

时间:2013-04-09 14:41:11  来源:小门家中学  作者:丁永恒

        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书中告诉我们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以往的教育是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现在是要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变革。
        一、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远程研修2012暑期漫话教育,发表的“把考试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一文,指出:“这种忘掉考试之后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解放、潜能的释放;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师生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看到此,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欣慰和激动,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把追求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这是功利思想在做怪,如果我们能向冯教授那样把追求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淡泊名利,关注学生的潜能,从容地、诗意地等待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自我完善,根据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当我们不把教学目标仅限于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获奖、得第一等外在的功利性的目标时,真正能够忘掉考试,而是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那我们离真正的教育才会更近,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更近。
        冯教授指出:“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教育者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的倦怠。” 是啊,十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长,何况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但是面对着学困生,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教育,一遍又一遍的讲授,当总是收效甚微的时候,内心难免会产生失落感,甚至会出现消极情绪,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呢?”,情急之下有时还会用抄作业等手段来惩罚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们也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次问题,我们定会有更多的耐心来教导每一个孩子。所以与其埋怨差异,不如面对差异,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倘使都以优秀学生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跟不上队伍,教育不该“嫌贫爱富”。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释放其潜能
        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发挥好课堂的指导协调作用。但是好多时候,在日常课堂中,我们为了追求学生知识的落实,考出好成绩,讲授时往往采取四五十人一个模式,统一练习,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评价只有理性对错,没有感性激励,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缺乏理解和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中学习,课堂上也就很难看到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和学生获得知识时满足的笑脸;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追求教学的进度,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想着让学生尽快将课本内容学完,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拿到高分,想方设法给学生多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我常常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的课堂?
        在书中,冯教授提出:使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方式,一本教材,三种进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教师指导选择,管理保证选择……这样的差异发展,进而解决既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吃饱,又能让基础差的同学吃好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还欠缺这样的条件,这是教育改革中的问题,需要慢慢来,不可一蹴而就。但我想,我们可以在练习和作业布置方面下点功夫,包括:在目标达成上,要考虑让中下游学生通过努力能够看到进步;在难点的突破上,要考虑中下游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上,让中下游学生能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要精选典型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维度,进而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并释放学生潜能,这些都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做到的。追求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的课程体系,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美好人生。
        三、让每节课都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首先,教学要民主。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使学生乐于学习。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对话。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编写好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进行诱思教学,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习。导学问题要精心构思和预设,突出引导,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存在的认知或思维障碍,做好相关的知识铺垫,架设温故知新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形式可以多样,如简答式、图表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其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让同学动手、动脑,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如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对于未知的结果,学生总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会积极使用各种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相信他们的潜能。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运用讨论、辩论等方式,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在讨论和争论中解决了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决其他同学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总之,教育者要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享受教育,释放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和谐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小门家中学  丁永恒 《烟台教育》2012年12期)